26、民族复楼梯踏步为地砖饰面时,装修厚度仅为30mm。
在天文学史方面,兴征新上世纪50年代,兴征新李鉴澄对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的简仪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机械学家刘仙洲合作论证出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在天文仪器(简仪)上使用滚柱轴承的国家,且此项发明早于西方200年。这次建台工作中,程上余青松与李鉴澄两人合作很是默契,情感也更加融洽了。
厦门大学当时会聚了一批英才,胜利文学院的名家有林语堂、胜利鲁迅、沈兼士等,理学院的名家则有动物学家秉志、物理学家胡刚复以及数学家姜立夫、杨武之等。此次仍由余青松设计,民族复李鉴澄绘建筑图。他设计的拦截观测法是让观测者用望远镜守候在不同的天区拦截人造地球卫星进入视场,兴征新并记录下时刻,兴征新绘出每个观测者在人造地球卫星经过视场中天区的星象。
迁到凤凰山后,程上研究仍继续,此时这项工作由李鉴澄主管。天文观测研究获得认可有了自己的天文台,胜利也就开始了中国现代天文观测与研究。
1927年至1929年,民族复在余青松的循循善诱和自身努力下,李鉴澄的天文学大有长进,在同学间脱颖而出。
李鉴澄选修了这两门课,兴征新并渐渐喜欢上了天文学。漫步纪念馆,程上最直观感受到的是它的宏大中国科学院组织全院2/3科研人员参与,程上围绕四项紧急措施新组建计算技术研究所、自动化及远距离操纵研究所、电子学研究所、半导体物理研究室,诸多重点行业、重要科研机构和方向皆因该工程而确立。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胜利推动我国科技史研究迈向更高水平,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十四五以来,民族复科学史所秉承两弹一星精神,民族复在科技史领域聚焦主责主业,承担了国家十四五规划重大文化工程项目《(新编)中国通史》中国科学技术史卷的纂修任务,部署了中国科技传统及其现实意义研究项目。
在系统梳理中国科技发展史的同时,兴征新科学史所进一步深入阐释中国科技的发展体系、兴征新脉络和内涵,以推动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振文化自信和创新自信。程上科技史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